今天是
今天是
物流园区,川南最大铁路物流集散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美丽新村,交错的道路连缀起一幢幢乡间民居。日渐崛起的东北部新城,民生工程按照规划蓝图有序展开。
初夏时节,漫步大安,记者感受到的是大安区委、区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建设“充满活力、魅力四射、富裕文明”的美丽精彩新大安为目标取向,以“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为着力点,以自贡东北部新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支撑,加快富民强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推进扩大开放,合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的信心。一组数字勾勒出飞速崛起的大安区县域经济的实力——
在这里,已形成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格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52.29亿元;
在这里,一批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项目成功引进。“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5%,到十二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3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1.32亿元;
在这里,农业平稳发展,“十二五”时期,农业增加值达13.44亿元,收获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两张县域经济名片。
“十二五”期间,大安区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省丘陵地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保持在全市区县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9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24亿元。全区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产城发展空间得到新拓展,政治、民生改革万象更新。
产业兴区
强健县域经济骨架
牛佛沱江二桥项目建设现场、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项目现场、楼房湾水库工程建设现场、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走进5月的大安,处处涌动的项目建设热潮,让人切实体验到大安区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大安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以建设“一城两区一枢纽一目的地”为战略重点,着力构建“六个发展新格局”,推动大安在全省区县竞相发展中追赶跨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目标明确,方向明朗。今年5月24日,大安区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贯彻市委常委会研究经济工作的会议精神,全面分析全区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并研究部署下步经济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安区委书记詹勇主持会议。会议要求全区上下必须紧紧围绕“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的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年、改革年、招商年”行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铆足劲头,苦干实干,力推发展,奋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如何“好”“快”并举兴产业?在大安产业规划版图中,多轮驱动,工业强区列首位。“十二五”期间,大安区狠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和发展,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2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211.66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452.29亿元。
服务业、农业同样留下重重一笔。“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5%,到十二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3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1.32亿元。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达到13.44亿元。
创新,让产业发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大安区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培养探索意识、求真思维、否定精神,发挥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牵引和助推作用,推进“互联网+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型、创新型、科技型企业,以万众创新驱动大众创业,支持各类民间能人进入创新创业主战场。
开放,是大安经济发展长久的姿态。大安区主动融入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级职能部门和乡镇的招商主体作用,抢抓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大做强产业。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大安区加快调整转型强产业,树立“产业兴、大安兴”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服务业兴区战略,准确把握产业政策导向,积极推动工业供给侧改革,规划建设自贡北部工业园;把握消费结构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趋势,着力推进以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为支撑的川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红色、休闲、生态旅游,加快自贡·中国玫瑰海等项目建设;创新发展订单、生态、绿色、休闲农业,加快大安区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等项目建设……产业,已然成为大安区强区富民的一个代名词。
以城带乡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从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大安互通及连接线施工方案完成设计,到隆富路牛佛至庙坝段、自华路大安段路面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从恐龙大道一期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投入使用,到区综合档案馆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伴随着片区配套资源的日趋完善,一座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新城在大安崛起。
统筹布局,以城带乡。2015年以来,大安区加快城乡交通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农村公路103公里,棚户区改造实质性展开,强生态治理保护,将绿色理念植入城市开发建设之中,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恒大名都二期加快建设,雄飞山水名城一期、何市兴盛家园一期主体竣工……一座集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已经初步形成。
放眼未来,“人在城中居、客在城中游、业在城中从”的大安城乡协调发展版图更加明朗。按照规划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自贡东北部新城;按照“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原则,规划建设乡镇产业园区,努力完善城镇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按照“外连内架、外通内畅、城乡一体”的交通发展理念,加快打造自贡东部交通枢纽。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更新,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大安区正着力统筹兼顾促平衡,努力让生活于此的人们感受到方便、舒心、幸福。
现代农业
传统优势再升腾
2015年10月12日,随着大安区与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投资协议》的签订,自贡最大养鸡一体化项目落户大安。
大安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总盘子小,“农业小区”的传统思维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大安现代农业发展。为使农民增加收入,大安区在“特”、“亮”、“优”上做文章,以政策实施的推动、工商资本的拉动和品牌战略的带动,实现全区粮食、畜禽养殖、蔬菜、珍稀苗木、水果、健康水产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规模化、区域化健康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年,大安区农业增加值实现13.44亿元、增长3.8%,成功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户,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2个。
“十三五”开局之年,为使农民增加收入,大安区正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主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积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厚植农业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与此同时,大安区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订单生产,推进园区产业化,推进“互联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发展模式。从种子到幼苗,从花开到结实,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的“活力之源”促进了大安区农业产业在扩量、提质、增效、创牌上“比翼齐飞”,不仅推动了农业“接二连三”发展,还收获全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县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两张县域经济名片。
擦亮名片
服务业上档升级
4月11日清晨,大安城区道路上两股车流格外醒目:挂外地牌照的小车一致开向川南皮革城,本地车驶向了工业、农业园区。
服务业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成就了这道特殊“风景”,引领大安区经济一路向好。服务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引擎。近年来,大安区“动作”频频,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呈现出“水纹效应”,川南皮革城成为我市首家跨入“电商时代”的自建大型专业市场;大山铺铁路物流园区等一批大市场大商贸大物流项目成功引进并加快建设,人民路、仁和路等旧城区域服务业“老树开新花”。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大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5%,到十二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3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1.32亿元。
如今,川南家居城二期、川南皮革城二期基本建成,川南IT数码电器城等一批项目土地摘牌,川南公路物流枢纽中心列入省重点支持项目。观光游、休闲游、购物游互融互促,旅游业健康发展。
攻坚突破
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发展
“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取得突破?大安区已经找到方向。
2016年,大安区计划安排重大项目96个,年度计划投资77.28亿元,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以上。紧盯中省政策取向、产业导向和投资方向,力争争取各类资金12亿元以上。大安区围绕中省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等重点领域,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做到持“项”待“批”,已争取各类项目68个,到位各类资金10.7亿元,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大数据显示,站在新起点上的大安区县域经济已经走出上升曲线。为确保年度经济发展目标的完成,大安区将坚持把项目作为牵引发展的“牛鼻子”,以项目推动转型发展,实现攻坚突破。确保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在全市前列,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丘陵地区先进行列。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大安区将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认真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小康。
自贡网讯(记者 周孟娟)
版权所有:中共自贡市大安区纪委、自贡市大安区监察委员会 丨 地址:自贡市大安区广华路勉流井巷75号 丨 电话:0813-5522235
备案号:蜀ICP备16009127号-1 丨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丨 网站申明 丨 网站地图 丨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