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光临自贡市大安纪律监察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自贡市大安纪律监察网
长泰文昌阁中的陈耆像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对于农业水利高度关注,清官廉吏与热心乡里事业的社会贤达多有倡议、捐资修建水利工程的事情,有的水利工程若能得到精心维护,甚至今日还能发挥作用。在福建漳州,始建于南宋年间的“双圳陂”(又称“十五户陂”),历经七百多年风雨洗礼,现在仍为广大的长泰百姓所利用,其规模之大,灌溉范围之广,闻名闽南一带,被誉为“闽南都江堰”。
主持这项水利工程的是南宋人陈耆(1195年-1264年),他是长泰本地人。他承袭祖业,家资丰厚,但为人急公好义,轻财乐施,凡是有利乡里的公益事业,皆愿意捐资,对贫苦百姓,也处处给予同情与接济,乡人尊之为“陈耆公”。
嘉定末年至宝庆初年,长泰旱涝更迭,尤其彰信、人和两里,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心,水利年久失修,大片田园成为“看天田”,无雨龟裂,遇雨汪洋,年成不好,民难谋生。此情此景,令人“最堪伤,何忍见”。
陈耆因此决定兴修水利,解决严重威胁农业生产的水源问题,为同乡百姓造福。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妻子颜氏的大力支持。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他聘请水利名师,并陪同考察山川形势,最后拟订了双圳陂工程。双圳陂不仅占用陈耆自家的祖田,他还慨然拿出240余亩田与百姓置换,以便开圳建陂。他的这一举动大大激发了当地乡民兴修水利的热情。修圳期间,所涉各里百姓,深为陈耆公的善心义行所感动,纷纷自发携带锄头、畚箕等工具来工地上劳动。
双圳陂工程先从岩溪奎山之麓、龙津溪乌石潭处,筑坝截流,引水入古仓造陂,名“开禧陂”,陂以下采取双圳分流,故名“双圳陂”。东圳筑陂7处、西圳筑陂8处,连同开禧陂计16陂,后有一处陂塌陷,因此又名“十五户陂”。
圳水流经15村、7大姓氏(陈、林、戴、杨、卢、王、刘)地界,其中开凿池塘36处、圳沟300余条。历时十一年,双圳陂水利工程于嘉熙元年(1237年)建成。水渠总灌田一万余亩,是长泰古代个人出资兴建的最大农田水利工程。
双圳陂建成后,陈耆还聘请有才干并热心公益的人充任陂长,负责管理、维修,不使双圳陂废弛。双圳陂的建成,使众多旱地变为水田、荒原成为沃野,从而为水稻在长泰的大面积种植创造了条件,确保长泰万众得以温饱,村落之间的水利纠纷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长泰县地方官员重视农田水利,多次对双圳陂加以维修。然而到了清乾隆年间,因为年代久远,陂道泥沙湮塞,有的还被民众占埂为田,双圳陂的水利功能难以得到发挥。乾隆十三年(1748年),福建巡抚潘思矩、长泰县令张懋建又与众乡绅共议维修之策,重新疏通陂道。为此,潘思矩撰《抚宪潘公饬禁占垦双圳陂碑》、张懋建撰《知长泰县张侯清理双圳碑记》,这两通碑记载陈耆兴修双圳陂始末,及后续重新清理双圳陂的全过程。此次重新清理双圳陂,起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继续普惠民生。
感念于陈耆为众造福的高风亮节,乡民在陈耆故里彰信里兴建了一座陈公祠。漳州、长泰的地方志将他的事迹收录在内,让其善举得以为后世铭记。
版权所有:中共自贡市大安区纪委、自贡市大安区监察委员会 丨 地址:自贡市大安区广华路勉流井巷75号 丨 电话:0813-5522235
备案号:蜀ICP备16009127号-1 丨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丨 网站申明 丨 网站地图 丨 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