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光临自贡市大安纪律监察网
今天是 欢迎光临自贡市大安纪律监察网
《廉洁四川》(439)
片名:和美家风润天府
编导:孙馨异
摄像:李茂
主持人:程玥
后期编辑:张海蓉
播出频道:四川新闻频道
播出时间:2023年7月21日20:30播出
上载网站:省纪委监委“廉洁四川”官方网站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廉洁四川》栏目。
重家教、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今年5月,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宣传部启动开展了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评选活动。活动面向全省公开征集好家规及其背后的故事,最终将评选出第二届十佳“天府好家规”。谈到第二届,就不得不提到2017年评选出的首届十佳“天府好家规”。6年时间里,首届十佳“天府好家规”在新时代以更鲜活的生命力传承着,让更多人了解到好家规家风的重要意义。
【正文】在成都金堂,那里有一个中国哲学村,诞生了一位蜚声中外的哲学家。他就是首届十佳“天府好家规”之一,金堂贺氏家族的代表人物,贺麟先生。
1919年,贺麟先生考入清华学堂,192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后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黑格尔哲学。
【采访】成都市金堂县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主讲老师 冷维刚:我们今天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专家,没有人不读他翻译的黑格尔的《小逻辑》,所以在哲学界他的影响相当地大。
贺麟先生一生致力于实现“把世界的哲学中国化,中国的哲学世界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他的成就,自然离不开贺家祖祖辈辈留下的优良家风。
【采访】成都市金堂县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主讲老师 冷维刚:他的家训20条,家规27条,第1条就是爱国,1938年的时候,他有一副对联就入了他的族谱,叫“国家兴盛民富强 ?族兴繁昌万代红”,所以爱国家是贺氏300年14代,人生必须遵循的总纲。
1931年贺麟回到祖国,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之后又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在贺麟故居,复刻了他居住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旧居。旧居中,一个使用了50年的破旧沙发,是他一生勤俭节约的真实写照。但谈到回报家乡、兴学助教,贺麟从不“抠门”。
【采访】成都市金堂县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主讲老师 冷维刚:1985年他回到老家,他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而且当时他就给淮口中学,五凤的两所学校捐款2.7万元,这就体现了他的那种追求。
如今,在贺氏后人和各方努力下,成都贺麟教育基金会成立,他捐资助学的宏愿也被继续发扬光大。2017年,贺氏家族家规被评为四川省“天府好家规”后,已有超过17万人次到贺麟故居参访学习。
主持人:
目前,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评选活动正进入如火如荼的家训家规征集阶段。全省多个市州的家风家规故事,内容涉及孝老爱亲、耕读传家、勤劳简朴等,不仅有家族几代人传承的优秀家风家规,更有体现时代性的当代优秀家风家规。其中内江范氏家规的故事,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正文】提起范氏家族,人们自然就想到范仲淹。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至今天仍在其后人,乃至我们全民族的血脉中得到赓续。
保存在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范氏后人手中的族谱,清楚地记录着范氏的家族家规。内容有《家训十六条》,还有《族规十二则》《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等。
【采访】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研究所所长 刘佳:范氏家族家风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几个部分,首先第一个讲的就是要勇敢、忠诚、爱国、爱民,第二个是要求要注重孝道,友爱兄弟,和睦邻里,第三个方面是要勤劳爱学,第四个方面则是要坚持廉洁、勤俭。
范氏家族中,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赵家坝村的范长江,在青少年时代就追求革命、追求进步,成人后,他投身抗战熊熊烽火,以笔为旗,成为了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91年,中宣部批准设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
范长江广为人知的故事,发生在全面抗战以前。
【采访】范长江纪念馆讲解员 刘星:1935年,范长江敏锐地意识到:中日一旦开战,沿海一带必不可久守,所以抗战的大后方肯定是西北、西南一带。因此,对这些地方进行研究和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从成都出发,经川西、陇东、祁连山、河西走廊、贺兰山、到内蒙古……历时10个月,走遍大半个中国,采写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经典作品,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
【采访】范长江纪念馆讲解员 刘星: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外,第一个以国统区新闻记者的身份进入延安的人。他与毛主席在延安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他第二天赶往上海,连夜写下了《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该文在《大公报》上公开发表,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让当时的国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其实这也是范长江通过他的行动,来证明了范氏家族的家规。
生活俭朴,廉洁自律,不贪钱财,是范长江传承家规的又一方面。范长江在新四军时期曾使用过的一条军毯,儿子范小建在内蒙古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到后来去西藏、回北京,几十年来,军毯破烂不堪仍不舍去。范长江遗物中的一件皮夹克衣服,也随范小建从内蒙、东北、西藏到北京。
主持人:
与远近闻名的范长江纪念馆相比,泸州市叙永县龙凤镇黄桷坪村水流岩的傅氏宗祠完全由宗亲捐款500万元重建,捐款少则几十元,多则几十万元,足见其宗亲的凝聚力。优良的家训家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傅氏子孙,这座老祠堂里也蕴藏着一个家族奋斗发展的故事。
【正文】水流岩的傅氏家族,祖上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移民四川,1630年从内江迁到叙永定居,其后在当地繁衍壮大。清乾隆年间,水流岩傅氏族人建造了“永镇山傅氏宗祠”。
新中国成立后,傅氏宗祠先作为“永正乡乡政府”的办公地点,后又变为永正村小学。1996年,永正村小学搬迁新址,傅氏宗祠空置,成为古建筑遗址。
【采访】川南傅氏家风馆负责人 傅强明:2012年,傅氏子孙决意重建宗祠。2022年工程全面结束,正式更名为“川南傅氏家风馆”。
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中心校,语文教师傅忠英刚刚上完两节课。她是傅氏入川始祖的第十四代,早已将傅氏家规铭记于心。
【采访】泸州市叙永县兴隆中心小学校教育科研室主任 傅忠英:家规家训上千字,傅氏族人对家规进行了提炼,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川南傅氏家族32字家规,再精炼为“立德笃行爱国敬业”8个字。
傅忠英18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投身教育,至今已教书33年,她用行动践行着傅氏家规里的“敬业”二字。2012年以来,泸州市大力推进教学结构改革,傅忠英探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获得全国大奖。2014年,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泸州市叙永县县城布店街33号“傅钟故居”里所纪念的,则是开国上将傅钟,他也是当地另一支傅氏后人。他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入党时间最早的开国上将。
【采访】傅钟将军侄儿 傅崇玉:傅钟享有很高的荣誉。他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傅氏子弟从小就按照家规家训进行教育,傅钟将军的侄外孙女赵光艳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家中长辈特别喜欢练习书法,总会在一张张看过的废报纸上,一遍遍地写着“爱国敬祖、忠孝传家、诚信做人……”,还会在干净的白纸上画好格子,让后辈们端正坐姿、平心静气书写。
大学毕业后,赵光艳考上了公务员,加入了纪检监察队伍,现在是泸州市叙永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工作中,她谨记傅氏家规,认真工作、真诚待人,2018年,赵光艳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采访】泸州市叙永县纪委常委、县监委委员赵光艳:工作以后,我谨记傅氏家规、将军教诲,以他们为榜样,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主持人:
先锋传递薪火,精神代代赓续。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特别指出,“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廉洁四川》栏目也将持续关注四川省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评选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家风、好家规,努力做良好家风、时代新风的践行者、传播者,推进家风文化融入廉洁教育,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周再见。
版权所有:中共自贡市大安区纪委、自贡市大安区监察委员会 丨 地址:自贡市大安区广华路勉流井巷75号 丨 电话:0813-5522235
备案号:蜀ICP备16009127号-1 丨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丨 网站申明 丨 网站地图 丨 您是第位访问者